看完《音乐之声》玛丽亚的真实开挂人生,更想去剧场见见她了

    来源:互联网人气:8更新:2022-05-02 02:44:58

    《音乐之声》在几代人心里,大概都是家喻户晓的存在。

    1.jpg


    故事中的上校一家让人印象深刻,而玛利亚迷人坚韧的品质更不用多说,放到今天就是妥妥的“大女主”,但实际上,剧中玛利亚的所作所为只是她开挂人生的冰山一角,真实的她经历更是精彩。


    这个故事我们从玛利亚的身世开始讲。


    2.jpg


    玛利亚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1905年在去往维也纳的火车上生下的。年幼时母亲因肺炎早逝,父亲把女儿送到养母家之后就离家出走了(对,玛利亚她爹就是很不负责任的男人本人)。为了摆脱家庭的牢笼,玛利亚15岁就独自到阿尔卑斯寻找工作,最终获得奖学金进了一所师范学校。


    凭一己之力拿到了自己人生的支配权,光是这一点就可以生动地写一部独立女性奋斗史了。


    虽然无论在音乐剧还是电影中,她的凄惨身世都是被淡化的部分,这样才有足够的笔触去描绘玛利亚与上校一家相处的生活图景。但是实际上,在了解她的早年经历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年轻的玛利亚面对自然敞开心扉的笑容,反而更加被她的乐观态度所感染。


    3.jpg


    同时,音乐剧中曾经有过一个情节,来到上校家后,玛利亚在修道院穿的裙子“连穷人都不要”,这里被当做笑点处理,为的是让整部剧的基调保持明快,但其实也暗示了她的悲惨身世。


    4.jpg


    而前半生的孤苦生活,也赋予了玛利亚超于常人的感知能力,她期盼爱,并对所有善意心存感激。一天,上校最小的孩子小马蒂娜(音乐剧版本中的格雷托尔)爬上玛利亚的膝盖,然后出其不意地在她脸上亲了一下。这是玛利亚生平第一次被人亲吻。


    这个吻点亮了玛利亚,这些孩子就像蜜糖一样注满了她生活,也因为他们,她感到自己的生命前所未有地丰富和完整。多年后玛利亚也坦言,虽然后来慢慢学会了去爱丈夫,但最初自己更像是“嫁给了孩子们”


    5.jpg


    当然,与在音乐剧和电影里“豪”气 的排场不同,上校一家也经历过捉襟见肘的日子。1932年,奥地利银行倒闭,他们的积蓄荡然无存。三年后,冯·特拉普家庭合唱团——“冯·特拉普家的孩子们”(The Von Trapp Children)在神父的的帮助下诞生了。迫于生计,玛利亚带领合唱团到外面去演出,上校却觉得靠卖唱来维持生活,未免也太丢面子了。但最终面对窘迫的生活,他也只能勉强同意合唱团进行下去。而与音乐剧或电影有些不同,现实中的玛利亚是像管理军队一样去管理这支合唱团的(毕竟人家可是要靠这个养家糊口的)


    6.jpg


    后来,1938年,德国入侵奥地利,每家每户都被要求在住宅上挂出纳粹党的党徽,但上校一家是有脊梁骨的,宁可亡国也不臣服于希特勒。这个情节想必大家都有印象,音乐剧和电影中也被着重表现了出来,上校的隐忍却热烈的爱国情怀始终感染着观众。


    7.jpg


    那时上校的管家汉斯是纳粹党成员,他曾警告说要向上级报告这一家子不忠于纳粹的行为。后来上校一家被请去希特勒的生日聚会演唱,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是时候逃亡了。


    8.jpg


    在剧中,为了加强戏剧冲突,上校一家是在聚会当天连夜离开的,还上演了一场追逐战,而现实中他们的逃亡过程也是惊险万分,一波三折,让人捏了一把汗。


    最开始,一家子装作去意大利旅行,先坐火车,然后才徒步穿越阿尔卑斯山(并不是一开始就翻山越岭啊)。因为冯·特拉普一家常常外出登山,所以当他们穿着旅行服,背着背包前往阿尔卑斯山区的火车站时,人们并没有起什么疑心。就在他们逃脱纳粹的第二天,奥地利边境就关闭了。这之后不久,希特勒本人就占据了他们的房子。(简直就是生死时速)


    9.jpg


    至此音乐剧和电影都迎来了大团圆结局,但现实比作品还要更曲折


    离开后,上校一家奔波于欧洲各地。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及意大利巡演后,一家人乘渡轮来到了纽约。虽然也算见多识广,但玛利亚来到异国他乡后还是被走在人类科技发展前沿的美帝震惊到了——当她在梅西百货看到自动扶梯时,几乎要昏倒在地。但玛利亚是个打不倒的女子,比起被环境淘汰,入乡随俗、自我知识体系更新当然要明智许多,于是玛利亚开始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新新世界。(玛利亚33岁才开始学的英语啊朋友们,所以说,better late than never!)


    10.jpg


    1939年二战爆发,玛利亚刚刚生下了小儿子约翰尼斯,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全家依旧马不停蹄地四处巡演。战争结束后,他们在佛蒙特州(Vermont)买下了一个旧农场并定居,玛利亚还在附近创了一个音乐演唱营地。心系祖国的特拉普一家还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舍,为地球另一端的祖国寄送了数不清的货品(为特拉普一家鼓掌!,传递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以及音乐带给自己的力量。


    11.jpg


    但是好景不长,上校操劳过度而患肺炎住了院,继而不幸查出得了肺癌,不久之后便与世长辞。父亲走后,玛利亚和上校的第一个女儿,患有严重抑郁症的罗斯玛丽离家出走了,二女儿则被卡车撞伤,小儿子也因风湿而病倒。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玛利亚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也就是这个时候,这位打不倒的女人决定将房子改造成滑雪旅馆以补贴家用(贴心奉上旅馆详细地址:Trapp Family Lodge, 700 TrappHill Road, Stowe, Vermont)


    12.jpg

    13.jpg

    嗯……年假是不是安排上了


    1955年,特拉普家的孩子们都已羽翼丰满,好几个也有了自己的家室。当年亲吻了玛利亚的继女玛蒂娜(音乐剧中的 Gretl)不幸死于难产。是时候解散家庭合唱团让孩子们过自己的人生了。在纽约市市政厅举行的圣诞节音乐会上,“冯·特拉普家的孩子们”最后一次登台作了告别演出


    合唱团结束之后,玛利亚充沛的精力与对生活的无限激情丝毫未减。年过半百的她和三个孩子以传教士的身份前往新几内亚。在归途中,玛利亚与制片人理查德·哈里达会面,不久之后,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诞生,一时间轰动整个美利坚。


    14.jpg

    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海报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们是否也被玛利亚的坚强、独立的精神感动了,这样身世凄惨却凭借着个人努力在乱世中开辟出一条路的励志故事,简直可以秒杀一众开挂的大女主们。


    1987年3月28日,年过八旬的玛利亚因心脏病发作而猝然离世。世人唏嘘,但《音乐之声》的故事会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今天的我们,以及未来的他们,一定都会知道有这样一位强大的女性,在贫寒落魄,流离失所中用音乐拯救了一个大家庭,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动人的传奇。


    15.jpg


    当然,故事还未落幕。2012年的夏天,美国音乐之声合唱团(又名“冯·特拉普家的孩子们”,上校和玛利亚的曾孙辈,他们还是沿用了这个名字)首度到中国巡演。尽管这家人足迹遍布全世界,但某天看到早餐是鸡爪时,见惯世面的他们还是不免把嘴张成O型(小编猜他们那时在广东喝早茶!)。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据说合唱团在卢旺达演出时,因为表现绝佳打动了总统,所以按照当地习俗得到了最高奖励——一头母牛。


    16.jpg


    《音乐之声》虽然已经在舞台上驰骋了60年,但直到今天,这部经典的传世之作依然能震撼人心,靠音乐启发鼓舞每个在场的观众,并感受多年前玛利亚与上校一家逆流而上的精神。


    17.jpg


    今年,“玛利亚”就带着她的合唱团再次来到中国,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中文版本轮演出开票至今,早鸟优惠即将结束,所以购票链接给大家送上,赶快来剧场和令人钦佩的玛利亚相聚吧!


    18.jpg

    【演出信息】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

    《音乐之声》中文版

    19.jpg

    【点我购票!!!】

    留言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
    少儿